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「『心裡其實想著利與害,卻不敢說出口,這就是隱藏怨氣,心裡藏著隱秘情緒,因此只被看了一眼。』『五年後,發生了變化,我的心想著是與非,我的口講著利與害。然後,我的師尊首次放鬆了表情並露出笑容。』『是與非,利與害都是世間的常理。讓心隨意去想,讓口隨意去講,不再勉強壓抑在心裡,使內外一致,雖然仍比不上超越自我,不顯露的境界。然而,這第一步,讓師尊欣慰,所以他露出笑容。』『七年後,又有了新的轉變。我讓自己的心隨意去想,但它已不再想著是與非。我讓自己的口隨意去講,口卻不再講利與害。此時,師尊終於帶我坐在他身邊的蓆上。』『問題在於如何讓心靜下來,不再意念叢生,或心思躍然;如何讓口保持沉默,只進行自然的呼吸。如果你沉浸在心性的圓滿,是與非便不存在,如果口隨順自然規律,就不會知曉利與害。當他心口一致時,師尊和朋友才與他並肩而坐。這才算理當如此。』『九年後,我的心自由地隨意去想,我的口自由地隨意去講。至於是與非、利與害,無論對自己或對他人,我皆不知曉。我不知道師尊是我的老師,也不知道他人是我的朋友。內外已然合一。在那之後,眼與耳、耳與鼻、鼻與口之間已無區別:全都一樣了。我的心如冰封般靜止,我的身在消融,我的肉與骨皆融在一起。我全然不知自己的身體依附在什麼上面,或腳底踩著什麼。我像乾枯的穀殼或落葉,隨風自樹上落下。事實上,我不知道是風乘著我,或是我乘著風。如今,你在你的老師家連一季都尚未待滿,卻已三番兩次失去耐性。為什麼?照這樣下去,空氣永遠乘載不了你身體的一粒原子,甚至大地也無法承受你一隻手腳的重量!你怎能奢望在虛空中行走,或御風而行呢?』聽了這席話,尹生深感慚愧。[…]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