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下载 Docx
阅读更多
「他将自己分成五部分,藏在隐秘处(智性),以心为性,以气为体,以光为形,以真为念,像乙太一样自由。[…]这确实是真我,看似充满欲望,看似受黑白业果影响,在各个身体中行动(它自己仍是自由的)。因为它不显现、微妙、不可目睹、不可把握、不依附于任何事物,所以它看似在变化,是非(原质)中的一个主体,实际上却不是一个主体,而且永恒不变。它纯洁、坚定、不动摇、不受污染、不迷乱、无欲望、保持旁观者的姿态,安居于自己之中。它将自己隐藏在三种性质的外衣中,显现为规律的享受者,显现为(其善行)的规律之享受者。」第三章「婆利奇利耶人对心生子迦罗杜说:『尊者啊,若您指出这个真我如此伟大,那么还有另一个不同的也称为自我的又是谁呢?它确实受黑白业果影响,进入善恶子宫,或下行,或上行活动中受对立性(冷与热、快乐与痛苦等的区别)制约。』心生子迦罗杜回答说:『确实有另一个不同的,称为众生自我,它受黑白业果影响,进入善恶子宫:或下行,或上行,活动中受对立性制约。这是对它的解释:五唯(声、触、形、味、闻)被称为元素,五大也被称为元素。它们的结合被称为身体。最后,据说居于身体中的它,被称为众生自我。因此,它不死的真我,犹如莲花叶上的水滴,而它自己则受自然的性质影响。由于受影响,它痴迷,由于痴迷,它看不到居于自身中的创世圣主。它随性质之流漂移,在它的想像中受污染,不坚定、轻浮、沮丧、充满欲望、迷乱、自高自大,认为「我是它」,「这是我的」,它用自我束缚了真我,犹如陷入网中的鸟,于是受业果影响,进入善恶子宫;或下行,或上行,活动中受对立性制约。』[…]」